现如今公司面试越来越不按套路来。应聘者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从简历筛选,笔试筛选,群面筛选中脱颖而出,走到了面试关卡。
本以为准备好了自我介绍、行为面试、技术面试、脑筋急转弯等等正常或奇葩的面试题便十拿九稳了。可咨询与买方最喜欢问的,还是行业热点事件:

不止一个学员向我们反馈:“一遇到关于行业相关的时事分析题就抓瞎”,不然就是自己感觉还挺好的,结果面试后一追问就哑口无言…
行业分析题为什么难?主要是不知道该怎么下手,没有题库可以刷,太多新闻找不到重点,如何在能从表面的信息找到商业分析的核心?
接下来VOYAGE就给大家做一下“考前突击”:这一年,不同的行业都发生了什么?都有哪些是秋招中的行业必考题?怎样才是最具有insight的回答呢?
快消:为什么元气森林能一夜爆红?
2020年,众多新消费品牌走上了大爆发之路,钟薛高、完美日记、三顿半、元气森林、拉面说……均在短时间内成为了网红品牌。
而这其中最火爆的,莫过于元气森林。

说到元气森林,大家都会提到赤藓糖醇这种无糖甜味剂,元气森林的王牌产品“元气水”号称率先使用了这种新型的甜味剂,不仅喝完之后自带一点轻微凉感,同时甜味非常自然。这使元気水成为了当前市场上口味“甜得最自然/最甜”的无糖饮料。这也是它成功的关键。
但如果面试的时候只能说出调味剂,其实是不够有insight,元气森林还有一个隐藏的爆发点:
从连锁便利店入局,靠互联网打法破局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元气森林的产品在哪里出现的频率最高?对啦,是便利店。目前元气森林的线下铺货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各个连锁便利店。从成本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便利店一般围绕着商圈写字楼和中高档住宅小区,所以从流量的角度看,发展成熟的城市便利店其实是针对中高收入群体最好的触达渠道。通过线下便利店渠道的目标人群后,线上电商平台才是元气森林跑量销售的主赛道,这才是元气森林爆发的真正秘密。
快消:拉面说,到底做对了什么?
拉面说于2017年正式上线运营,今年是发展的第4年。短短三年时间,拉面说成为了速食拉面的头部品牌,月交易额超过千万。
而拉面说最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实际上是做对了一件事:投放!

但除了密集的投放,拉面说的产品设计本身,就足够打动了目标用户的心:
需要煮的速食面,提升生活中的仪式感
传统的速食产品,主打的是方便,随时随地只要有热水就能有一碗热腾腾的面。拉面说的反其道而行,不想却一举大热。
即食食品的主力消费军以18岁到35岁的年轻人为主。新一代的消费力量,除了果腹以外更重视生活中的仪式感。
也许今天只是吃一碗方便面,那也要吃的与众不同。我吃的面很特殊,需要拿锅煮一煮,一份虚假“烹饪”为生活带来了一份虚假“繁荣”。比物质食粮更重要的,是精神食粮。

正是抓住了当代主力消费人群的消费心理,拉面说投其所好,似乎是把研发精力更多地投入在了包装与形式上。但在口味方面,却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质疑。
化妆品:完美日记为什么能领跑国货美妆?
在国际大牌云集的彩妆行业里,想要成为第一需要多久时间?
国货品牌完美日记给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答案:3年。
完美日记出道抓住了商家必争之地——年轻客群。90后人群已逐步步入30岁,这个群体在互联网中翱翔,不再过多沉迷国际大牌,而对于国货国潮更加包容。但如果你在面试的时候只能说出完美日记抓住了Z世代的心,那显然还不够…完美日记还做到了:
搭建营销梯队,形成金字塔结构市场矩阵
为什么说是金字塔结构,是因为完美日记成功抓住了三个层级。第一层是普通用户,在小红书的搜索框输入“完美日记”四个字,会出现10万+篇笔记。大多数笔记都是消费者的良心种草推荐,生活场景的应用,大大增加用户对品牌的信任,产生共鸣。

接着是第二个层级,完美日记在产品种草是花了很大心血的,邀请了很多头部和腰部的KOL撰写原创笔记。这样的营销模式使得许多旁观的消费者,成为了完美日记的忠诚粉丝。
完美日记营销策略的成功在于,它在铺垫好所有的基础数据,取得用户一定信任之后。邀请了林允、欧阳娜娜、张韶涵等明星实名制向用户推荐其产品,产生爆文。这个方式无疑是让完美日记名声大噪,许多消费者纷纷路转粉,选择这个国货美妆产品。
金融科技
如何理解蚂蚁集团估值千亿
“财富自由的欢呼”已经成为了一个喜闻乐见的梗,但在玩笑的背后,更需要的思考蚂蚁集团上市背后的意义。
蚂蚁集团当前估值2000亿美元左右。而港交所规定,拟上市企业,如果估值超过100亿港币,流通股需要不低于总股本的15%。照此比例测算,蚂蚁在上交所和港交所共同募资规模应在300亿美元左右。这样一个“超级独角兽”,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因为有支付宝啊!”不少人会脱口而出这样一个答案,但蚂蚁集团不仅仅有支付宝,核心其实是:
金融服务不是重点,积累下来的流量和数据才是核心
一方面,支付宝确实为整个蚂蚁集团带来了很多黏性用户: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业务的强劲增长,以及推高的公司的利润,背后主要得益于用户的“黏性”。换言之,使用支付宝进行支付的用户,越来越多地选择使用平台上的余额宝等理财产品,花呗等信贷产品,以及相互保等保险产品。
但另一方面,蚂蚁集团也在弱化自己的金融属性,增加自己的科技属性,蚂蚁集团自我定位是一家科技公司。
收入构成来看,技术收入过半;从投入来看,每年技术投入巨大,新融资的40%将用于技术研发;人员构成来看,董事会中技术人员最多,员工60%是技术人员。

不过对于行业研究者来说,在蚂蚁金服上市之前,第三方支付(包括线上及线下)都是一个迷雾重重的“黑箱子行业”。甚至可以说在目前为止,我们也只能看到蚂蚁金服表面的数据,毕竟底牌谁也不愿意先露。所以在高呼“财务自由”的背后,还是团团迷雾。
互联网:微信视频号,到底有没有未来?
2020年初,张小龙在回顾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历程时,说起一个很大的遗憾是,以文章为代表的”长内容“始终是公众号的主要形态,“短内容”却没有面向公众的分发渠道。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微信推出了视频号这个全新的功能入口。简单来说,视频号是一个可以记录和创作的平台,用1分钟内的视频,或者9张以内的图片,和更多人分享生活和世界。

突然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熟悉感,这不会是要做微信上的抖音和快手吧?还真不是,微信视频号的出发点其实是:
重新审视社交的流量圈层,寻找新的增长点
要知道,微信朋友圈是看不到非好友的动态和评论的,此次的视频号发布,发布内容下的评论完全公开,你可以和陌生人在评论区互动,不能互加好友,虽然有所限制,但是这是微信首次如此加大力度的开放关系圈层。
其次,微信公众号的打开率和阅读量其实都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小视频的市场教育已经成熟,用户需求已经暴增,小视频领域的绝对独霸还未完全盖棺定论,抖音快手虽然很强,但是微信依据自己亿级日活的熟人社交基础,关系链比抖音和快手坚固很多,完全可以一战。所以,微信视频号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还需要拭目以待。
教育:为什么跟谁学屡屡遭到做空?
2020上半年,中概股的故事很多,瑞幸咖啡、好未来自曝财务造假,爱奇艺遭浑水做空…而最热闹的还要数跟谁学,半年时间就遭遇四家做空机构前后12轮的做空。跟谁学甚至成为中概股中被做空次数最多的中国公司。

在机构前11次做空中,跟谁学反而逆风而上,股价一度涨至141.77美元,年内最高累计上涨548%。CEO陈向东甚至将香橼等的做空行为视作免费的广告,在微博朋友圈感谢他们让更多人知道了跟谁学。
如果你在面试的时候只能想到,疫情导致远程教育火热,从而让跟谁学这家教育机构面对做空也能多次化险为夷,那就太过简单了,跟谁学其实是抓住了:
名师+流量洼地+下沉市场
每次遭遇做客,跟谁学CEO陈向东就会发表一些公开言论,为跟谁学正名,我们从他数次的讲话中可以找出这样几个核心元素。
首先是名师,这也是教育行业的核心,不过跟谁学通过科技手段把‘名师效应’放大,同时用运营手段把名师控制在系统中,放大名师价值的同时减少流失率,这就让老师的高工资和主营业务的低成本兼得。

跟谁学不仅主营业务成本低,营销支出也很低。早在2017年,当其他教育机构都热衷于请明星代言、做广告营销的时候,跟谁学却在微信端发力,抓住了微信流量的红利,甚至还早早玩起了私域流量。早期抓住的流量洼地为其带来了较低的获客成本。
更重要的是,在各大平台都在一二线城市持续发力的时候,跟谁学避开了战火纷飞的一线城市,将主要目标定在三线城市。降维打击,为其节省了成本,也带来了下沉市场的无限想象力,教育界的拼多多因此得名。
医药:你怎么看瑞德西韦被捧为“神药”?
自新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医药研制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而其中一些和肺炎扯上关系的药企和药品都遭遇到了暴风一般的追捧。
国内双黄连、莲花清瘟胶囊被疯抢,同时西药瑞德西韦也被捧为神药。虽然现在大家的情绪逐渐归于平静,但对于瑞德西韦背后的吉利德,值得关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家公司:
资本运作+烧钱研发新药,也可以称为传奇
真正牛逼的医药公司是什么样子,吉利德可能是个很好的例子。
但这家公司很很多“正统”医药公司都不一样。首先,他的创始人其实是商业出身(哈佛MBA),最开始也是用资本运作的那一套方式在维持公司的运作。但烧钱烧了7年都没有什么成果,就当公司山穷水尽的时候,研发出了一款新药,最终真正进入了实业的良性循环,陆续打造了自己的产品线。

从今天的角度看,这是一个资本大佬,在资本市场疯狂烧钱干实业,最后干成了实业巨擘,还拯救了无数患者性命的故事。
到了今天,吉利德还是保持了超强的研发能力,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2018年,吉利德60%的收入源自新药。这个比例高出了其他公司两倍还多,是排名前30公司平均水平的6倍。
最新消息,美国FDA已经批准扩大该公司的试验性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用于治疗新冠患者的范围,将允许给所有新冠住院患者使用瑞德西韦。希望吉利德能继续发挥超强的研发能力,让疫情不再扩散。
汽车:小鹏汽车为何总受资本青睐?
中国造车新势力之争蔓延到资本市场上。
北京时间8月27日晚,小鹏汽车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15美元/ADS,成为蔚来、理想之后第三家登陆美股的中国造车新势力企业,有消息称威马汽车也已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上市事宜。
资本寒冬登陆资本市场的小鹏汽车,受到热捧,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电动汽车行业天生就能受到资本的青睐吗?其实不然,小鹏汽车的亮点在于
用互联网思维造车,和特斯拉贴身肉搏
小鹏汽车成立于2015年,创始人何小鹏也是UC的联合创始人,起步就比一般创业者高。同时股东中也有众多老面孔:阿里的蔡崇信、小米的雷军…这家新能源公司一开始就带有互联网基因。所以,小鹏汽车不再仅仅是一辆车,也将是信息的智能载体,可以拉近你和世界的距离”。

在中国新势力造车市场,特斯拉一马当先,蔚来、理想、小鹏作为挑战者,紧随其后。外界也称之为“三英战吕布”。然而实际上,在这场与特斯拉的追逐之战中,可以说只有小鹏一家,正在与特斯拉贴身肉搏。
原因在于,理想和蔚来的主要产品都是SUV系列,而只有小鹏现在主打的产品P7,是轿车产品,其直接对标的是特斯拉当下最热门的Model 3。不仅如此,在价格上,小鹏也专注于15-30万的区别,而这正是特斯拉销量主力的价格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