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破万,你以为很容易?
出国留学,大部分一定是希望回国之后能够获得一份高薪的职业。虽然指望不上马上让“学费”回本,但至少大多数人还是希望数字上不要太难看。很多留学生表示,自己的期望不会太高,但至少能月薪破万吧。
可是,月薪破万真的是那么容易的吗?
近五年来海归群体逐年增大,目前中国累计归国留学生人数已突破300万大关。人们常说,出国一遭对于职业发展来说,是最好的一次“镀金”,但似乎大部分留学生们对自己的薪水预期非常谨慎。

BOSS直聘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当前海归普遍薪资期望在8,000-9,000元,中位数大概就是8,500元左右。也就是说,虽然很多人都在说希望月薪破万,但是至少一半的海归对自己的月薪期望是不足一万的,而最后实际能拿到的薪水则会更低。
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呢?2019年上海市平均工资水平是6,327元,也就是说,海归的平均工资仅仅比上海市的所有人的平均工资最多只多出2,000块。

看来,很多人并没有去“镀金”,而是镀了一层铁...

如果,我们再看一下《2018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便可得知,只有近一半海归月薪8,000以上。这也就印证了我们的猜想——其实,海归的真实薪资甚至还要低于预期薪资。
看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毕业之后的微薄薪水对于堆积如山的学费来说,真的是九牛一毛...

如果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8,000元的月薪其实到税后到手就只剩下6,500了,抛掉3,000-4,000的房租,再减掉伙食费,剩下的估计就没有啥了。做一个“平均数”的日子,真心不好过。
找对行业,拒绝做“平均数”
不过,总有海归能够找到薪水高、发展好的行业。不仅薪水起点高,每一年还能够收获不错的涨幅!这样的行业当然有很多,比如互联网、比如咨询、比如金融。
我们不妨各举一例!
首先来看互联网,不管是第一梯队的BAT,还是后来居上的TMD,给应届生开的工资已经普遍在20-40万这样一个区间。对于个别高技术岗位,甚至给到了60万的恐怖数字。

坐拥今日头条和抖音等强势产品的字节跳动,发起工资来也真的是非常大方,最低也给到了30万的水平。

也就是说,加入字节跳动的应届生是海归平均起薪的三倍有余!
如果说上面这些工作对于技术要求门槛太高,那我们再来看另一个薪水诱人、但是没有专业限制的行业,咨询行业。
根据VOYAGE的多方面线报,今年各一线和二线咨询公司为应届生开出的年薪普遍是在25-35万之间,甚至有个别“丧心病狂”的精品咨询公司开始了Global Pay政策,在上海开除了接近40万年薪的工资。

随便举一个例子,Oliver Wyman大概为应届生开出的年薪是大约34万人民币。也就是说,这个数字是海归平均薪水的3.5倍!更不说各种出差和活动的隐形福利。
如果你觉得这个还不够夸张,我们再来看一下投行。尽管很多人抱怨投行这几年行情不太稳定,但是基本上高盛、大摩、小摩还是普遍能为分析师开出60-70万以上的工资。

这基本上意味着,一个大摩第一年的分析师,哪怕只算基本的工资,大概也能够挣到一个“处于平均线”的海归6年的收入。
当然,我们还没有说这些行业的薪水涨幅。投行前台从业者3-5年后的年薪高达150w,而顶级咨询公司如果做到副经理的位置,基本上也能够破百万。所以,起步高的行业,往往发展还快!
如果不想沦落为海归的“平均线”,你必须要早订目标,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