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券商行业研究,你会想到什么?

行研?听说只要简历背景过硬,面试很容易过的?
不就是写上市公司报告吗?我天天关注股票,肯定没问题!
行研反正主要是案头工作吗?沟通表达一般般应该也没问题吧?
我金融知识、估值模型样样精通,行业知识懂那么多干嘛?!
如果你即将面临券商行研的面试,却对于行研是这样的认知,那你的面试结果大概率是👇

很多人都会把券商的行业选择为自己的一个重点求职方向,其薪水高、稳定性强的特点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应届生。不过,你是否真的了解券商行业的大部分候选人究竟是
怎么在面试中惨遭淘汰的?
今天为大家请到了来自海通证券的导师Alex,在券商行业深耕多年,掌握了无数面试者的“生杀大权”,面试过的候选人不下100个。他见过无数成功案例,但见得更多的,还是失败的炮灰案例。
他是名副其实的100+人面试官!

Alex老师为我们总结了他面试过的100多个候选人里,最常见的六种面试雷区。快来看看,你是否也会不幸挂彩呢?
雷区1:看行业 浅尝辄止
在券商的行业部门或者研究所,有不少行业专家大佬,他们往往是最top学校的PHD,他们会专注于某个行业进行深度研究,所以想“忽悠”这些人,对于行业的相关研究可不能“浅尝辄止”。

在面试的时候,你可能会碰到相关行业的首席or研究员。如果是比较正式的暑期实习或者全职面试,通常会是相关行业的首席+几个研究员一起面试,5-7个候选人作为一组依次面试。是不是亚历山大?
几乎每一场面试,我们都会问这样的问题:

我面过的不少候选人,都能说出相关行业的一些皮毛,比如有哪些公司,各自的产品如何如何。但一旦深入讨论,就无法详细展开。基本上我感觉他们就是看了两三篇知乎的文章就来面试了,这样在券商的行业可不能过关。如果你连自己关注的行业,都说不出行业的洞见和各家公司的差异化特色,那么面试必然举步维艰。
雷区2:搞分析 思维跳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中金、华泰、海通这些大所的研究报告,你会感觉到每一份报告都是逻辑缜密、结构清晰。在每一份报告行云流水的背后,其实是作者出众的逻辑、框架思维,而这也当然会成为面试中被考察的重点。

这些问题,并不完全考察你是否了解相关的行业,而是想看一看你是否具备把问题进行拆解的能力。反之,很多同学在回答的过程中,虽然可能稀里糊涂地切中了要害;但在回答过程中,显得毫无逻辑章法,基本上就和offer告别了。

另外一些时候,我看上去是在和候选人“聊天”,但我仍然在默默地观察候选人的回答是否有清晰的逻辑层次。比如,我经常随口一问,会让候选人为我推荐一支股票。有的人一上来就聚焦到一个非常琐碎的具体问题上,然后突然又莫名其妙地跳跃到另一个话题,而没有带领我抽丝剥茧式地剖析这样一个问题。
在我看来,这样“跳跃思维”的候选人,即便推荐的股票真的很不错,我也不认为TA具备了券商行业分析师的潜质。不能有条理地向别人展现你的思维,哪怕是“股神”也不符合一个分析师的要求。
雷区3:聊知识 漏洞百出
我们在面试的时候也会问一些金融、财务的相关问题,问题的难度不会像投行部、交易部那么高,但是基本的用词和知识点是需要掌握的。
如果真正开始行业研究,你就会发现掌握好财务会计知识会让你的研究如虎添翼。而且到后期,金融知识掌握的深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决定了报告的思想深度。总之,金融财会知识是分析的基础,若不能很好地掌握,一切研究只能是空中楼阁。

面试时对于金融知识的考察,对于实习生的要求会低一点,比如我曾经在面试的时候问一个候选人:

这一类问题比较简单,只要能说清楚相关影响因素或者解释某个名词的定义就可以通过,但还是有不少同学会卡壳,或者说得牛头不对马嘴,就可以看出基础的金融知识掌握得不够熟练。
当我面试一些全职的候选人时,就会问一些更复杂的财务相关的问题,这样能更加全面地考察候选人的知识掌握以及运用能力,比如说这个经典的问题:

曾经就有候选人在推荐股票的时候,说得全是主观推测,没有财务数据的支撑,要不然就是聊着聊着发现一些基础的财务知识掌握不够牢靠,所列举的数据并不能证明这一支股票是值得买的。
雷区4:聊技术 瞬间懵逼
无论是实习生还是全职员工,我们都希望能招到一些已经掌握了相关技能,可以马上上手工作的员工。对于行研的工作来说,新人最开始都需要收集各种数据和信息,有时候还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
在面试的时候,我们就会问:

此外,初级员工的一个重要工作是定期更新维护数据库,主要就是把wind上的上市公司数据,有逻辑的整理到研究员自己的数据库里,这项工作需要熟练的Excel技巧。所以,面试的时候我们就会问:

我时常能感受到,在面试的时候我抛出这样一些具体的技术性问题的时候,对方的目光里一篇茫然,仿佛在反问我“这TM也能问?”
没错!我们经常会拿一些技术冷知识来考察候选人,而很多人虽然能够在其他问题上侃侃而谈,但一到这些技术性问题就瞬间懵掉,最终也和offer无缘。
雷区5:做汇报 语焉不详
选择行研的一部分同学可能是来自于数学、物理等非商科专业,总以为行研就是埋头调查、疯狂写报告,导致面试前花费大量时间打磨文字撰写能力。但实际上,行研并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岗位,presentation是让逻辑分析如虎添翼的最终形式。
因此面试的时候,我们也会注意候选人的沟通表达是不是精准,能不能说出一些一针见血的观点,还是只是说一些语焉不详的语句。

因为沟通表达止步面试的惨案也着实不少,比如有的候选人在面试的时候一直絮絮叨叨说不到点子上,或者同一个观点用不同的句子一直重复啰嗦,就会让我们怀疑这个候选人的表达沟通能力。
说如果在和你的沟通中,无法让我迅速从语句里抓取到有价值的信息点,那表达能力这一项基本已经无法满足行研的要求了。
雷区6:遇压力 瞬间崩溃
不要以为行研是幕后的“闲差”,不论是撰写研究报告还是向买方做路演,行研分析师随时随地的都在接受灵魂拷问,感受到各方的压力。而要考察这一点,“压力面”便成为了你很难逃掉的一关。

我们为了能够筛选出匹配行研的人选,时常在发问时转换语气在面试中隐性设置压力考核,结果很多同学直接从面试官发问就开始慌神,然后整个回答问题的阵脚被打乱。

如果你碰到了上述这些来自面试官的挑战,那么恭喜你碰到压力面了!但如果你在此时,出现了眉头紧锁、四肢麻木、词不达意、语言紊乱等现象,那么面试官很可能会认为你无法处理压力,从而葬送面试前程。
尤其是很多同学,一旦被挑战,整个答题的框架瞬间崩塌,这样是很难获得面试官的认可的。毕竟,今后你也要扛得住presentation时老板和客户们给出的压力啊!
以上,就是在券商行业岗位面试的「六大雷区」,知道雷区并不代表一定能成功避开,想要知道怎么才能从炮灰变成offeree?Alex老师也为大家准备好了答案…
10月19日 21:00
Alex老师将为大家带来
100+人面试系列云端公开课之
券商行研面试1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