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的第一篇文章,也是我们通过文字和大家的第一次对话。不能免俗,必须谈谈我们为什么会创立VOYAGE。当然,我们看好求职培训这样一个市场是这一件工作开始的前提,这是一个商业判断,这点毋庸讳言,尤其是对于投行、PE/VC、咨询这些高端行业的求职领域。但我们所思考的是,当这样一个细分行业经历了四五年的混战和十余家千万级公司出现后,我们还能给这个市场带来什么样新鲜的变化。
回归常识
回想我们自己刚刚开始进入商业世界寻求职业道路的时候,满眼都是资深的同事中英夹杂的专业术语,各种缩写和名词给一个求职新人带来的是一种带着诡谲的不安和一种莫名的欣羡。你甚至会觉得,如果自己能够深谙那些商业术语,便是成功的开始。很多时候商业世界对于求职新人来说呈现出的是一种神秘莫测,而各种贩卖商业知识和技能的媒体和机构还会无限放大这种神秘感,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各种概念的泡泡越吹越大。他们爱说“闭环”,他们会高谈阔论“新零售”,他们喜欢用“风险敞口”…我们曾经和一位阿里巴巴的高层聊天,他说每次阿里提出一个新概念,各种概念贩卖者变会大加解读,但有时候他们自己其实根本没有想清楚。对了,“新零售”便是其一。
然而,当你真正进入商业世界,当你开始自由地探索各种商业的故事,并且开始带上自己的思考的时候,你可能会对这些浮光掠影式的东西产生一些怀疑。你会发现,这些概念的泡泡有的可以用更加简单的方式表达,有的可能本身就是伪概念。而对于其中的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概念,当我们仅仅是去鹦鹉学舌式的模仿,而不理解其真正的意涵,这些概念对我们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你要知道,很多人使用概念是因为这些概念让他们的沟通变得方便,因为那是他们的“共同语言”,这是有价值的。而我们认为,帮助一个还没有真正进入商业世界的求职者,重要的不是牵强地让他们习得一套似是而非的话术。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商业世界“祛魅”,把那些小圈子的“共同语言”还原成“人话”,把这些被贩卖过度或者未被解释清楚的概念打回原形。
其实,很多咨询行业资深的合伙人在面试中很喜欢用一些非常生活化的题目来考察面试者:可能问面试者一家星巴克一年的生意总额,甚至可能更“土”一点,要求估算一个煎饼果子摊位一天的销售额。一个煎饼果子摊位的生意的复杂程度当然无法和财富500强的企业相比,但是有一些商业原理是相通的:他们都要思考获客方式、他们都要寻找商业增长机会和他们也都要考虑对商业风险的控制。当iPhone试图用新的功能来论证自己愈发增涨的价格时,煎饼果子的摊主可能向你推销饼里是不是要加个蛋多卖一块钱——原来,业务增长的智慧其实在街头就能找到!
所以,第一步,回归常识!我们当然要去理解新的行业、学习新的商业模式,但我们要学着用常识去化解新奇,用简单去概括复杂。商业不是火箭科学,其中大部分奥妙都是可以通过朴素的语言来解释的,我们不希望成为又一个“概念贩子”,而是希望带着各位一起去把“概念”还原为常识,还原为我们能透彻理解、举一反三的常识!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好的求职旅程的原点。
很多咨询行业资深的合伙人在面试中很喜欢用一些非常生活化的题目来考察面试者:可能问面试者一家星巴克的生意,甚至可能更“土”一点,问你一个煎饼果子摊位的销售额。一个煎饼果子摊位的生意的复杂程度当然无法和财富500强的企业相比,但是其中基本的商业原理是相同的,其中对于获客方式的考量,对于业务增长的思考、对于商业风险的控制可以说是相通的。当iPhone试图用新的功能来论证自己愈发增长得价格时,煎饼果子的摊主可能向你推销饼里是不是要加个蛋多卖一块钱——原来,业务增长的智慧其实可能就在街头!
所以,第一步,回归常识!我们当然要去理解新的行业、学习新的商业模式,但我们要学着用常识去化解新奇,用简单去概括复杂。商业不是火箭科学,其中大部分奥妙都是可以通过朴素的语言来解释的,我们不希望成为又一个“概念贩子”,而是希望带着各位一起去把“概念”还原为常识,还原为我们能透彻理解、举一反三的常识!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好的求职旅程的原点。
打开好奇
这就把我们带向了另一个话题——如何回归常识,回归常识之后我们又能获得什么?我们发现,好的常识感像是一把探照灯,能够帮助我们在旅途中把晦暗的角落照亮,而最终带领我们往前走、往外走、往四处走的源动力是什么?对于投行、对于PE/VC、对于咨询行业,准备求职和面试的套路已经数不胜数,很多人已经对各种估值模型、案例框架如数家珍。在各种机构和媒体的加持下,很多人对于求职的准备也越来越“精致”。在某种程度上,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但随之而来的是很多雇主开始抱怨求职者 “僵硬的套路感”。你会隐隐地感觉有些事情不对、有一种说不出哪里不对但就是“怪怪的”感觉。这是我们对于一些面试者回答问题的直觉,也是我们对于今日求职者准备之现状的直觉。
很多求职者能够搭建出极其复杂的模型,能够给出非常精密的框架,这些当然是必要的,但有时候一个冷不丁的最为简单和生活化的问题却把他们卡住。他们对于一个上亿的收购案能够拿出套路滔滔不绝,但被问到一家奶茶店的营销方案的时候却会卡壳。我们抱着案例教材去临摹各种套路的时候,是否已经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究其原因,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于一个高薪的录用函感兴趣,但他们对所投奔的行业,对于商业世界不感兴趣。更多人恐怕对自己周遭的世界乃至这个更大的世界也没有多少兴趣。可是,没有了好奇心而只剩下套路,是多么的无效,也是多么的无趣。
从事投资、咨询类的工作,你永远会面临新的难题,你永远会碰到已有套路无法解开的新结,而在这种时候我们对于周遭世界是否足够的用心、是否倾注了观察、是否保有了好奇心则会暴露出差距。我也很难想象,一个好奇心干涸的人会多么享受这些行业的求职过程乃至在这些行业工作的过程。于是今天,这一点也会体现在很多公司对求职者的考察中。很多公司的面试考察标准中,对候选人有一项考察要素叫做“创意”或者“创新意识”,这一点在套路横行的今天似乎变得更加重要。我们也听到过太多合伙人对于面试者变着花样问问题的趣事,不一而足,这说明想通过速成掌握的套路来获得好的工作会越来越难。
好奇心当然不是万能的,但却是最好的源动力。好奇心的培养也是从生活中开始的:当楼下便利店把冷柜的货架调换了位置,当支付软件把一个服务的入口隐藏了起来,当附近餐厅对下单流程做出了调整,你是否有留意到这些细微的变化?你是否有思考过这些细微差变化后的用心呢?当你开始培养思考这些问题的习惯,当你开始感受到解开这些问题的乐趣,或许这就是好奇心开始发动的起点,也是思考商业问题的起点。然后,我们可以再去思考一些更宏大的问题,比如公司战略、企业并购、融资上市。说到底,好奇心会落实到对生活、对周遭世界的热情,也会延展到对于商业世界的热情。好奇心能帮助我们回归常识,而常识又能够进一步地激发我们的好奇心,把我们的探索带到更远的地方。
保留个性
诚然,求职毕竟不是博雅教育,它终究、也必须是要以结果为导向的。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成功的案例,但遗憾的是很多个人和机构对于成功(或者失败)的归因是错误的!(或者至少是不完整的)这源于个体经验的局限。很多人试图复制成功经验,这带来的最典型的逻辑错误是把两件先后发生的事情直接归为因果,比如一位同学在某某公司实习了几个月,然后拿到了全职录取函,我们就默认为这家公司的实习留用率高。还有些时候,我们直接把某些没有发生的事情当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一家咨询公司从来没有招过某某大学的学生,我们就默认某某大学因为不是目标院校所以永远只能和这家公司无缘。
我们就来好好说说这个例子吧。当我们看到一个咨询公司从来没有招过某大学的学生的时候,我们除了武断地下一些结论之外,不妨问问以下几个问题:
1)这所学校的学生是否对于咨询行业有足够的了解,从而把咨询行业所必须的背景和能力要求清晰地体现在了简历上?
2)即便简历撰写没有问题,这所大学的学生有没有充分的实习经历?如果其中的一些人有了一些咨询行业的实习经历,有没有可能也能拿到面试机会?
3)有没有一些这所大学的同学其实已经进入了面试环节,但却因为准备不足而错失最终机会?
如果以上答案有一个为“否”,那我们还能用”不是目标院校“来解释一切吗?事实上大部分人可能问不出这些问题,也无从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因为大部分求职者和帮助求职者求职的人并没有真正系统性地参与到公司的招聘事务之中。所以很多人只能把个例无限放大、通过表象也只能看到表象。当然,我们并不是想说学校背景在高端行业求职过程中不重要,而是想通过这样一个例子告诉大家错误的归因或者过于夸大的结论可能会让你错失正确的努力方向,也可能会让你遗憾错失一些本来可以争取到的机会。
他人失败的案例不足以说明所有问题,别人成功的经验当然也不能完全复制。成功者的归因往往也会陷入一种“幸存者偏差”的怪圈,所以仅仅靠自己个案的成功求职经验去指导他人,本身的效果就是值得商榷的。更为有价值的视角,不是“我有一次成功的经验“、或者”我见过几个成功的案例“,而是“我看过无数成功的经验、也看过无数失败的经验”,也就是说能从另一个评判者的视角去反向审视这个过程与结果。我们作为面试官最终也会和那些成功进入公司的学弟学妹们聊天,他们认为自己最成功的点可能在我们看来未必真是那一锤定音的要素,而他们在面试中曾经担心的问题可能很多时候也未必影响了我们的判断。所以,我们作为业内人士的客观视角,以及对大量丰富案例的积累告诉我们自己,成功的归因并没有那么容易,所以又何谈“复制成功经验”呢?
而最终,求职成功的配方不止有一种。与其去套用别人的经验,不如在找到成功的普适规律的基础之上,然后开辟一条自己的路径。除了一些“规定动作“之外,那些在简历中吸引我们,在面试中打动我们的其实往往是一些最为独特的案例。”又红又专“的履历早已不再稀奇,各种套路早已经把大家磨成了类似的样子,而这些真的足以让你走到最后吗?要知道,这些面试官也在寻求“与靠谱、有趣、独特”的人共事,所以为什么不让自己变得“优秀而独特”呢?
开启旅程
说了这么多,我们希望VOYAGE能够为你们开启一段不一样的旅程。当然,长线的规划、扎实的准备永远是必要的,但我们更希望常识能帮助你破开前路的迷雾,好奇能把你带向不曾达到的远方,个性能让你看到与众不同的风景。坚持祛魅并回归常识、走出套路并激发好奇、拒绝复制并发展个性,这些都是我们希望VOYAGE所能够承载的。这些是我们的所秉持的价值,也最终会凝结在我们和你们的每一次沟通之中。
不过,在最后需要说明一点,我们希望我们能够为大家提供助力,而不是取代原本属于你的大学生活。毕竟,找到一个好工作应该是一个好的大学生涯的副产品,而不是目的。我们乐见通过一定的时间帮助你找到求职的目标,并帮助你走近你心仪的职业,但是大学不仅仅是、甚至主要不是为了找工作而存在的。你需要花时间去学习好你自己的课程,阅读专业的书籍,你需要努力成为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你需要花时间培养一个自己的爱好,你需要花时间去玩社团、玩音乐、玩运动,你需要花时间去用心恋爱,你需要花时间结交朋友。不要带着功利心去做这些,但这些会在不经意之间让你变得更好。希望我们的相遇,不会改变你原本的模样,而是能够让你变成更好版本的自己,在你扬帆远航的旅途中走出属于你自己的路。